查看原文
其他

聆听青年:专家王德文|让中国核防护水平跻身世界前列


  文学与传媒学院(ctgulm)〖第918期推送〗

本期编辑:李思雨

:晋洪杨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音频来源:陈馨怡

 | 

投稿邮箱ctgulm@163.com


党团引领,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青年一代有理想,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”。青年之声,汇聚星火。我们用声音凝聚力量,与大家共同见证每一份执着的信念,每一份真挚的感动。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以学生专业为依托,以有声语言艺术为载体,以思想引领为主线,将陆续推出“聆听青年之‘奋斗百年路,党史听我读’”系列节目。

今天,特此推出《聆听青年》第二十六期节目——《专家王德文:让中国核防护水平跻身世界前列》本期朗读者:文学与传媒学院,陈馨怡。






专家王德文:

让中国核防护水平跻身世界前列

这是一段穿越50年的情怀: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起至今,他是我国唯一全程参加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的医学专家。

  这是一份忠诚事业的情结:坚守军事医学防护阵地,虽年近八旬,依然带领团队在新武器效应与防护研究领域跋涉不止。

  王德文,我国军事病理学主要开拓者之一、著名防原医学家、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。

  他在国际上首次阐明核爆炸所致震动伤、电磁脉冲伤、特殊部位烧伤的规律,研制出系列防护装备,百余项成果在部队和反恐维稳中发挥重大作用。1985年,作为最年轻的科学家,王德文以“突出贡献者”身份获得同“两弹一星”比肩的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
  大漠,苍穹。刹那间,蘑菇云冲天升腾,核烟尘持续弥漫,一支身着防护服的队伍冲向爆心……

  这一场景,总被追忆起。王德文满头银发,说起话来沙哑不失响亮,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劲。

  “我这一辈子,活得坦然、活得充实、活得幸福!”王德文说,这一切都起源于“那一天”。

  1964年4月30日,王德文所在研究室主任刘雪桐,把他叫到办公室,郑重说道:“国家要进行核试验,我们奉命组建生物效应研究分队,组织上决定让你参加。”这时的王德文,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两年,参军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,他就决定把一切献给军事医学事业。

  在我国停止核试验之前的32年里,王德文和同事28次赴戈壁、进大漠、闯爆心,有的献出生命,有的落下残疾,有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受到影响,但他们从没退缩,用牺牲和忠诚将我国防原医学研究推向世界前列。

  1996年,我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,许多人劝王德文:搞军事课题研究成果保密,无名无利,正好趁机转向民用医学。

  “军队科研人员怎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?”此后,王德文紧跟武器发展进程,牵头组建了全军重点实验室,对高新技术武器的致伤规律和防护展开全面研究,把事业拓展到新的领域和高度。

  “科研人员不上战场,但同样是战士,要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。”王德文常对团队年轻人说。

  在核试验中,王德文担任病理分队队长,冲锋陷阵让他的身体遭受大量核辐射,器官功能受损,白细胞数量曾降到只有正常人的20%。

  一次最大当量的核爆炸后,大家穿戴厚重的防护服,昼夜不停地对大量实验动物进行剖检。经过两昼夜奋战,终于完成任务,帐篷里鼾声一片。王德文却怎么也睡不着,总觉得有新的病变还未发现,他起身步行两公里,把埋掉的动物扒出来,就地做起更精细的剖检来……第二天清晨,记录下最后一个数据,王德文眼前一黑,就什么也不知道了。

  当他睁开眼,已经被战友抬回帐篷,他兴奋地说,有新发现!接下来,王德文和团队对新数据进行分析,在世界上首次发现,核爆炸对人体的伤害不是传统的4种而是6种,对核武器防护产生重大影响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青年心语陈馨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

“卅载光阴弹指过,未经磨洗是初心。”用忠诚换得医学领域的层层突破,用研究造就核试验领先世界的成就,王德文用行动诠释无数中国科研学者默默无闻却又可歌可泣的人生。无论是迎难而上的拼劲,还是坚守本心的执着,都是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精神的体现。我们当向这样的标杆看齐,让世界听到中国青年坚定的声音。

END//


 聆听青年:于敏|高级机密工作与“隐者” 聆听青年:弘扬科学家精神,铸就航天新辉煌
 聆听青年: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 聆听青年:先锋村——打造乡村振兴“先锋”模式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